【校訓】 1.定義:校訓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的,對全校師生具有規范、警策和導向作用。它能概括學校的整體價值取向、獨特氣質、文化底蘊,蘊含師生的道德理想、人格特點和歷史責任。 2. 華夏地質中學的校訓: 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 學會求知 學會健體 3.闡釋 學會做人:陶行知先生說過“千教萬教,教人求真;千學萬學,學做真人”。學生在許許多多“學會”之中,“學會做人”是最重要的一項。它包含了做人的方向,做人的準則和做人的方法。教育師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適應時代要求的建設者和接班人,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。 學會做事:做人是做事的前提,在遵循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,我校堅持德育為先,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,使人與人之間,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處。全校的師生要具有基本的敬業精神,基本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的與人合作的態度。 學會求知:求知就是探求知識,英國培根曾說“知識就是力量”。而學習是獲得知識的最主要、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。學會學習就是要激發求知欲望,磨練求知意志,掌握求知方法。 學會健體:健體意為使身體強健。引用阿拉伯的一句話“有健康即有希望,有希望即有一切”,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曾說“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而來的愉快的情緒是幸福的最好資本!笨梢娊】抵谌说闹匾饔。 華夏地質中學的師生在廣泛地學習知識之外,還應該在行為上有所約束。教師身正為范,立師德,樹師品,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身立品。學校從基礎教育的關鍵——養成教育入手,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,引導學生言必行,行必果,一言一行向善致美,養成好習慣,成就好人生。 【校風】 1.定義:校風是學校風氣的總稱,包括師生在工作、學習、生活中養成的風氣,以及在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積淀的優良文化氛圍。 2. 華夏地質中學的校風: 崇德 明理 求實 創新 3.闡釋 崇德:道德是人立身處世之根本,有德之人立于世,自然散發內心的真善之美,并能以此感染周圍之人。培養塑造高尚的品德,是我校師生共同的人生價值追求。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:“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,給他發展自己的能力,完成他的人格,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。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!彼笈囵B一種全面發展的有著健全人格的人。 明理:讀書為明理,明理為做人;讀書為明理,明理為修身。孟子云:“讀書明理,養吾浩然之氣!泵骼,即懂得如何做人,懂得明辨是非,懂得人生的價值。 求實:講求實際。 客觀地或冷靜地觀察以求得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。做學問不可弄虛作假,異想天開,要腳踏實地,實事求是,做人更是如此。孫犁在《秀露集》中說:“諸葛亮在本傳里,是一個非常求實的人,是一個實干家! 創新,也是意為與時俱進,追求新高,義出《大學》引湯之《盤銘》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!眲撔,就是解放思想,大膽探索,開闊視野,奮發進;激發靈感,發展個性,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,擺脫舊有的條條框框的束縛,用全新的思路來創造全新的業績。 華夏地質中學的校風謹承校訓而來。 【教風】 1.定義:教風就是教師在治學態度、教書育人、科學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風氣。 2. 華夏地質中學的教風: 靜心教書 潛心育人 3.闡釋 靜心教書,潛心育人就意味著必須具備“四心”。首先,是必須要有愛心!皭坌摹笔墙處煿ぷ髦胁豢扇鄙俚那椴,也是教師工作的主旋律,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。第二,是必須要有耐心。耐心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,耐心指導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。第三,必須要專心。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修養,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;深入探究學情、教材、教法,使學生“學會學習”;積極踐行課程改革,與時俱進,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。第四,必須要有恒心。教育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做學問要嚴謹求實,工作中要謙虛上進,生活上淡泊名利,因為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”,教育不是朝夕之功,要持之以恒,堅持做下去,以此來收獲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幸福感、自豪感。 【學風】 1.定義:學風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養成和遵循的風氣,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證。 2. 華夏地質中學的學風: 樂學善思 合作競爭 3.闡釋 樂學善思:樂于學習,善于思索!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”,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,使學生樂于學習。同時,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,注重思維訓練,養成善于思索的習慣。樂學,善思,兩者不可偏廢。 合作競爭:“合作學習”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,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。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,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。達爾文曾說過“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”,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,就要具備“永遠爭做第一”的競爭意識。當今是知識競爭,能力角逐的時代,我校鼓勵學生學會主動參與競爭、培養自身的競爭能力,為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。 |